加载中......

生态发展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态发展

生态省建设:滴水穿石 全力推进

发布时间:2012/3/6 来源: 字体大小:

新春伊始,总结推广长汀经验、加快生态省建设的热潮犹如和煦春风,拂遍八闽。

龙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省委书记孙春兰便专程赶赴挂钩帮扶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长汀,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随后一个月内,省领导密集到挂钩县调研,诊脉络,明晓发展瓶颈;开良药,谋划发展策略。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通知,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全省27个扶贫开发、水土流失重点县(市),由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挂钩指导,并安排省直单位和经济较发达县(市、区)挂钩帮扶。

从闽东沿海到闽西山区,从闽浙边界到闽粤边界,“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开发与保护并重,全面推进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生态省建设,昭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再出发。

生态强省 惠民富民

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构想,并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是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均为优的省份,福建人以此为荣;同时,包括已让百万亩荒山重新披绿的长汀在内,尚有22个县(市)1.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属于水土流失区,这是福建人的心头之痛。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根据习近平副主席关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要批示,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及时、全面部署加强全省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挂钩联系明责任。省委书记孙春兰亲自挂钩长汀县,其余21个重点县(市)同样由省领导逐一挂钩联系;

财政支持强保障。省级财政在原来每年补助长汀县水土保持专项经费1000万元的基础上予以大幅增加,用于全省水土保持的专项经费预算则从每年3060万元追加到3.3亿元;

聘请专家作顾问。按照一县一策、一村一策的要求,针对实际,明晰治理目标。

“福建生态优越、环境优美,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和福建人民长期精心保护的结果,我们要倍加珍惜,倍加爱护,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孙春兰的一番话既激动人心,又指明未来五年的目标。

科学决策源于执政为民的理念。我省将生态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自2010年起,连续3年投资15亿元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在去年完成造林701万亩的基础上,今年继续造林300万亩;今年投入180亿元,重点建设五大水利工程,加快构建完善的综合水利保障体系;“四绿”工程、农林水利、城镇美化等纳入五大战役领域……

人们注意到,省领导挂钩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县,大部分同时是需要帮扶的省级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与改善民生并举,生态惠民,开发富民。生态工程就是民心工程,生态强省就是富民强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省通过造福工程,对生态基础脆弱区域群众、偏僻自然村群众和农村贫困户实行搬迁,引导生态人口超载区域的群众有序外迁,减轻生态压力。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搬迁5300多个自然村、60多万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2年,我省造福工程又将再搬迁至少10万人,每人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提高至3000元。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搬迁坚持向集镇、工业园区和中心村聚集,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群众住得稳、能致富。

绿水环绕,青山常在,和谐宜居,民富省强,八闽大地正浓墨重彩地描绘这一美好图画。

谋划全局 突破重点

推进生态省建设,需坚持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坚持解放思想、敢拼会赢,谋划全局,突破重点。

学习贯彻习近平副主席对“长汀经验”两次批示,对全省22个水土流失严重县(市)实施综合治理,我省上上下下动起来了,从冬到春,一阵阵热潮扑面而来。

治理目标明确的规划,将保证治理与保护不偏方向,不走弯路。

省发展改革委支持编制《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总体规划》,并将在全省“十二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中期评估中,重点衔接长汀县水土保持、林木种苗、小型水库等各项规划。省水利厅全面开展全省水土保持中长期规划、22个重点水土流失县(市)的综合规划和专项治理方案的修编工作。省林业厅与长汀县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林业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的编制,作为长汀综合治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力支撑,是实现科学治理与保护的基础。省水利厅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长汀等重点水土流失县(市),定期到镇、村和各个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分别选派50名和25名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服务团,实地指导长汀等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市)的综合治理工作。龙岩市委组织部选派16名干部到长汀县挂职,参与新阶段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

治理项目的引进开发是抓手,将增强治理与保护的后劲。

省发展改革委及时把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大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重点支持长汀县防护林、油茶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以及荣丰水库工程、汀江流域防洪工程前期工作。省农科院针对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市)的治理需求,共集成60个农村生态产业技术示范项目。

生态薄弱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区,治理与保护生态,迫切需要与惠及群众长远生存发展利益相协调。我省去年确定220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启动自2004年以来的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采取“单位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的办法,安排125个省直单位选派220名干部开展为期三年的一对一挂钩帮扶,筹措帮扶资金4.9亿元,实施项目2571个,提升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效增收的能力。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老区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将力争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

干群同心 滴水穿石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宁化县塘家山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隘门点上,工人们正忙着在鱼鳞坑种植油茶树。

宁化县是我省仅次于长汀县的第二大严重水土流失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超过60万亩。由于流失区的紫色土层浅薄,土壤被水蚀后,侵蚀量大于成土量,土层逐年变薄,治理难度大。为此,宁化县借鉴台湾治理水土流失的“山边沟”模式,每隔20左右修建一条山边沟,沟边植草,内低外高,沟旁则按需配置蓄水池。一旦下雨,山边沟可有效蓄积雨水,做到有涝能排、有旱能灌。同时,结合紫色土壤适合种植油茶的特点,发动农民在山边沟间每亩种植110株左右的新品种油茶,不仅可治理水土流失,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无独有偶。寿宁县国有老茶场龙虎山茶场的茶农们,同样正抓紧初春时节,修建茶园上的排水沟,用来引流雨水,防止茶园里的土被冲走。与宁化县不同的是,龙虎山茶园在修筑排水沟的同时,还专门修建了沉沙池和蓄水池。即使土被冲走,基本上还都会保留在沉沙池内。而蓄水池内的水,则主要用于干旱缺水时的灌溉。

生态建设、扶贫开发、改善民生,步步相连、环环相扣,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统筹施策的生动局面。

130,福建森辉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农林大将为公司养殖园区内水土保持、畜禽养殖、菌草、林业、休闲、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提供整体策划和技术支持。次日,农林大学相关专家便根据调研结果,为森辉开出两剂药方:“牧—沼—草—菌—有机肥”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牧—沼—林”的经济型现代林业示范区。据了解,这家公司自20092月成立后,即在长汀的河田、三洲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投资6亿多元兴建现代农业生态养殖示范园,围绕健康、生态、环保三个方面,集现代农业、生态养殖、循环经济、水土保持于一体,在发展生猪养殖、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建立养种结合生态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水土流失治理之路。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因地制宜才能走出各具特色的治理与保护之路。邵武市启动同青溪小流域整治,一年可减少水土流失至少8万吨;安溪县确立生态发展的战略目标,对全县产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探索茶园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实施退茶还林;清流县则以“反弹琵琶”理念指导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积极探索创新生物治理模式,恢复水土流失区的植被群落……

又是一年春草绿。生态强省、富民强省,最终目的是要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阅读:

福建不断推出新举措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改革发展 2014/5/28

省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正式亮相 2014/5/28

我省5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14/5/21

福建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4/5/21

我省率先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村 2014/5/21

今日推荐

闽科技院协办“重温新中国史一一两弹一星精神巡回展”在福建隆重开幕

闽科技院协办“重温新中国史一一两弹一星精神巡回展”在福建隆重开幕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喜报!闽东南科技院组织科教助学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福建慈善奖”

法人科特派,着力推进古田县闽台种养生态循环科技产业基地

关于组织参加首届“福建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的公示

福建省“百侨百企科教助学关爱成长行动”启动

我院专家成员再赴南平开展“扶贫助学”

我院组织开展“科技扶贫、济困助学”活动

新闻图片

闽科技院协办“重温新中国史一一两弹一星精神巡回展”在福建隆重开幕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喜报!“百侨百企科教助学关爱成长行动”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福建慈善奖”

福建科技产业网 2012-2015  主管单位: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东南科技产业开发研究院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北环西路66号省边防瑞景大厦2101  邮编:350001  E-mail:fjkjcy@163.com
电话:0591-63127060 83155072 87895065 传真:0591-87895065  闽ICP12009678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