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科技英才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技英才

《人民日报》评论:我院院领导、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刘文炳研究员和“米菩萨”袁隆平等挺立于中国粮食之路上

发布时间:2012/7/17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大小:

《人民日报》评论:一部充满了史诗气韵的出色之作

——陈启文《共和国粮食报告》读后

冯 

(《人民日报》2012年5月15日)

 核心提示:“福建省东南科产业开发研究院”院领导顾问、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那双脚”,、院领导、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刘文炳研究员“那双手”和老百姓心中“活着的神农”、“米菩萨”袁隆平、徐一戎等一样以笔直的脊梁和艰辛的努力挺立于中国粮食之路上

十多年前,美国人布朗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二十一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于是,上上下下的中国人,便开始有了焦虑,也开始有了强烈的粮食危机意识。

谁来养活中国人?当然是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因为“对于中国、中国人、中华民族,岁月烟尘中永远无法湮没的最沉重的记忆,就是饥饿,五千年的饥饿。”作为读者,我明白,陈启文的《共和国粮食报告》正以充满激情又富于理性的深沉叙事,让中国粮食的状况,特别让共和国六十年的粮食之路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开来,用中国粮食的历史与现状,艺术而诗史般回答美国人布朗的“魔咒”。

报告文学是应该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它不是写了放在家里看的,它是要在社会中传播和影响的。一个作家的写作成功与否,取决于他对历史的认识和对现实的观照。作家把自己的写作建立在关怀的基础上。《共和国粮食报告》敏感地抓住把人类生存最大难题——粮食置于自己的表现视野,把粮食置于天、地、人、时交织中,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考察,站在五千年的文明史看共和国粮食之路上的人与事,并对事件作动之以情并晓之以理的表现,宏阔恢弘,又细致入微,颇为大气,富有文学追求。

报告文学描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对过去人与事的记录,并追问它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共和国粮食报告》的作者严格遵循共和国粮食发展的史实、现实,努力探寻相关事件表象背后的真相、真理和规律,给我们提供了实证性、可信性和公信性的内容,萃取这些内容的精神内核,便可以构筑今天人们的精神根底。因此,作者的叙述便以此为旨归,比如作者从史料文献中挖掘,一开篇就讲述了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讲的大实话,把吃饭问题首次上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吃饭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的。”要使“四万万人都有饭吃”首要的是解决土地问题,要在政治、法律上保护农民。然而,二十多年后的1949年蒋介石才终于意识到“吃饭问题”,他痛定思痛,在日记中写下了“为政二十多年对于改造与民众福利,着手太少,……亡羊补牢未始已晚矣。”而毛泽东在1910年春天目击了长沙城的“抢米风潮”后,就意识到,革命就要从“吃饭开始”,从解决农民、土地和粮食开始这一真理。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对美国记者斯诺说出了一个更深刻的预言,“谁赢得了农民,就能赢得中国。”作者把这三个历史人物对于吃饭问题的认识与反思进行检视,描画出了粮食对于中国、对于革命的重要性,为我们了解共和国的粮食之路的现实意义有了明确的指向,发人深省。

《共和国粮食报告》要告诉人们的是向读者展示一条曲折而辉煌,可歌又可泣的粮食之路,是共和国六十年的粮食历史和现实。正如作者所说,“我不是学者,也不是专家,但我可以诚实地呈现出我看到的现实”,因此,对于这一重大命题的书写,考验着作者驾驭能力和艺术水准,表现着作者对于相关事件、相关人物的体察和判断,取舍、剪裁、加工和表现。这给作者提出了挑战,除了相关的历史背景,还有语言,叙述方式和对整个结构与节奏的有效控制,等等。毫无疑问,这一点作者做到了。

《共和国粮食报告》正是以共和国的政治、民生的宏观而深沉的格局为叙事语境,正面表现了共和国的政府六十年来关于土地、粮食与民生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但与其他叙事模式有别的是,作者采取了“历史大背景、大框架和个体生命的生存细节”在时空中交错穿插的方式,展现共和国粮食的辉煌,但却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以历史的得失,为共和国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从共和国诞生前的“东北解决区土改”到“开国大土改”,从“人民公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被称为中国第二次土改的“土地流转”,作者没有按照传统模式去表现这些政策之后的必然性辉煌,而是深沉地描写六十年来中国农村土地、粮食与发生的错综复杂的状况,用自己的个性化的深沉叙述再现了共和国粮食发展的历程,披露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如“大跃进”、“放卫星”、“信阳事件”、“大寨”、“小岗村大包干”等等关于农民、关于土地、关于粮食而进入共和国史册,令人思索的事件。

是的,粮食是这一作品的核心,但在粮食历史一个个事件的主体是人。作品以大量的篇幅通过叙写一个个为共和国民众吃饭,为国家粮食安全而流血流汗、含冤受屈,付出青春年华,甚至付出生命的人物的生存与命运,这些人物有上至呕心沥血的国家领导人,到“有良知”的中低层干部张树蕃、沈浩,有普通农民严俊昌,种粮专业户李国庆,种粮大户周翼、钟振芳,还有誓让“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兵团老战士李茂贵、郝光浓、余友清等“北大荒”群像等等,更让我们感动和敬仰的种粮科学家,老百姓心中“活着的神农”、“米菩萨”袁隆平、谢华安、刘文炳和徐一戎等。因为有了这些栩栩如生,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面的人物形象,使人感动于他们挺立于中国粮食之路上笔直的脊梁和艰辛的努力,感动于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作家的仁厚与忧思。

这种种忧思是建立在作者对共和国粮食之路艰辛的考察与思考上的,显示了它独有的现实性、思想性与文学性。为了“这一太沉重的主题”,陈启文他“重返大地,走向风雨泥泞的旷野”,跑了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走访了八大商品粮基地,捕捉到了许多让他“一生难忘”的细节。正是这些由于作者田野考察中的心血参与、精神参与,那一个个富于感染力的细节,便成了有声音、有色彩、有情景,并有想象力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粮食生产真正英雄是一个个具体的普通大众,粮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的选择始终在农民手中,也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和人物扑面而来的命运、情怀与忧思。他们就像一个个“一靠大包干、二靠种粮的”坦渡村农民李国庆,“是他们以廉价的方式出卖了他们的余粮,在养活中国”,让我们懂得,即使到了今天,中国的粮食90%还在靠着像李国庆这些“直截和干脆”普通农民生产的粮食作为最基本的支撑,而我们是否思考选择中国粮食千万个周翼、钟振芳的生产方式呢?正是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总是低垂着头”的细节,还让我们懂得如何去感恩,因为“北大荒依然无怨无悔地以他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来表达他们对国家的全部忠诚。”今天的北大荒,依然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共和国只要出现粮食的紧缺,北大荒就会迅速地调出数以百亿斤粮食,以满足国民的需求。正是袁隆平“那双眼睛”,谢华安“那双脚”,刘文炳“那双手”这样的富于感染力的细节,让我们的焦虑得到了释放,因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充满自信坦言:“中国水稻研究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粮食问题基本破解,中国生产的粮食完全能够养活自己。”科学家们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若谷胸襟,令人敬仰。一个个动人的形象,朴素精神,荡气回肠,富有独特的文学性。

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共和国农业部长表示,2011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增粮增收好形势,而且是大丰收的年景,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1424亿斤,首次登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八连增”;人均占有粮食首次达到了850斤。无疑,这一事实,为《共和国粮食报告》的旨归做了一个有力的脚注。在沉重的贴地蜗行的现实主义作品覆盖了文学天地的情势下,《共和国粮食报告》用深沉的有担当的文字激发我们心底的感温机能,其独特性也便犹如春天的太阳一样,凸显了它不太平常的亮度和色泽。因此它是一部内容深厚,充满史诗气韵的出色之作。

冯艺 (1955~),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委,广西文学院院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阅读:

去年福建新增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金 2.14亿 2014/2/17

院领导刘群英出席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主任会议 2014/1/3

院领导薛卫民出席十一届省政协第七次主席会议 2014/1/3

院领导薛卫民出席八届六次主委、五次常委会议 2013/7/29

全国政协副主席、院领导王钦敏到山东省调研 2013/5/12

今日推荐

闽科技院协办“重温新中国史一一两弹一星精神巡回展”在福建隆重开幕

闽科技院协办“重温新中国史一一两弹一星精神巡回展”在福建隆重开幕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喜报!闽东南科技院组织科教助学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福建慈善奖”

法人科特派,着力推进古田县闽台种养生态循环科技产业基地

关于组织参加首届“福建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的公示

福建省“百侨百企科教助学关爱成长行动”启动

我院专家成员再赴南平开展“扶贫助学”

我院组织开展“科技扶贫、济困助学”活动

新闻图片

闽科技院协办“重温新中国史一一两弹一星精神巡回展”在福建隆重开幕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喜报!“百侨百企科教助学关爱成长行动”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福建慈善奖”

福建科技产业网 2012-2015  主管单位: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东南科技产业开发研究院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北环西路66号省边防瑞景大厦2101  邮编:350001  E-mail:fjkjcy@163.com
电话:0591-63127060 83155072 87895065 传真:0591-87895065  闽ICP12009678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