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专家访谈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访谈

点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3/3/1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大小: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由中航工业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岷山”、“九寨”两款发动机,吸引了众多中外观众的兴趣。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由中航工业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岷山”、“九寨”两款发动机,吸引了众多中外观众的兴趣。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坚持科技优先发展

  王志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创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摆在突出位置,说明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度重视。这一战略是立足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和实际、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乎我国发展全局。首先,应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背景下来理解。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党领导科技事业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其次,应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科学发展观这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背景下来理解。第三,应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来理解。我们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贯彻到科技领域,发挥好科技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研究相关措施,与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一起把各项重大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促进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与关键环节。应始终坚持科技优先发展,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和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

  第二,促进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提升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任务。应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第三,促进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应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中,落实到各个方面,全面加强农业、民生、社会、文化、生态和国防等各个方面的科技工作,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改革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将大力落实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完善政策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作者系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推动创新协调发展

  郑静晨

  实现医疗、教学、科研创新协调发展,实现医院管理由粗放式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由经验管理向制度和文化管理相结合转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我们医疗单位要着力推进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管理创新,将中央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贯穿和体现到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方方面面。

  技术创新是立院之本,也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武警总医院有着丰富的临床病种资源,这是我们创新的源泉。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和重大疾病,是推动医院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我们将努力提高围绕临床搞好科研、科研成果服务临床的能力,力争取得一批高水平的影响较大的科研成果;我们将集中多学科综合救治力量,诊治包括战伤、训练伤、辐射伤等在内的疑难杂症,实现医疗、教学、科研创新协调发展,使武警总医院成为武警部队高新技术的创造者、高层次人才的孵化者,把医院真正建设成武警部队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基地、高危疑难重症的诊疗基地、高端救援医学的研究基地。

  推进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建设关键在于人才。我们将以强烈的危机感,按照建设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的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重点,确定人才培养规划。积极跟踪医学发展趋势,坚持超前培养和储备人才。

  我们将着力推进管理创新,实现医院管理由粗放式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由经验管理向制度和文化管理相结合转变。重点抓好质量控制、设备评估、经济运行、信息主导等“四个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标准化、集成化、精细化的医院管理体系,推动医院管理模式与现代化医院接轨。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武警部队后勤部副部长兼武警总医院院长)

  找准创新驱动着力点

  陈 希

  我们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找准着力点,引导科技工作者发挥好先进生产力开拓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作出总体部署,这对科技工作、对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找出着力点、选准突破口,为实现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一要深刻领会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找准着力点。做好科技工作,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着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科协组织作为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把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术交流在促进原始创新中的源头活水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程度地把创新要素引入基层,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要深刻领会科技工作者的新使命,引导科技工作者发挥好先进生产力开拓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的重要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全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总体提升。必须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行动起来,在努力开展科研攻关的同时,把普及科学技术、促进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科技知识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中国科协要不断扩大科普受益面,确保“十二五”末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的目标顺利实现。要深入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大力宣传老一辈科学家、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我们还要联合教育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教育活动,扩大宣讲教育覆盖范围,努力形成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研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恪守科研伦理的良好氛围。

  三要深刻领会人民团体的新任务,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增进共识、促进和谐。科技工作者具有科学文化水平较高、逻辑思维严谨、专业知识深厚的优势,应该为推进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发挥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紧紧抓住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课题,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推动形成科学有序的决策咨询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的协调性。我们还要努力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各级党委和政府之间建立起畅通稳定的沟通渠道,形成科技工作者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积极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

  做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者

  赵英民

  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的战略思维、全局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争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和生态文明的引领者。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体现了“三新”:新成果、新战略、新时代。新成果即把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提升;新战略即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新时代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这为新时期探索环保新道路指明了方向。

  未来一段时期是环保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每一名环保工作者都要树立科学发展的战略思维、全局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争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和生态文明的引领者。当前,环保科技应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将环境质量标准作为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强化环境质量标准的导向作用,依据规划目标科学确定重点任务,根据任务需求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

  二是将科技重大专项作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突破口。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是环保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有关部署和要求,聚焦重点流域,确保相关目标如期实现。要以实现减排任务和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突出抓好重点科研项目,全面提升科技支撑水平。

  三是将生态工业园区作为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实验田。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努力使生态工业园区成为进一步深入探索环保新道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实验田。

  四是将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作为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环境服务业是引领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着重发展政府绿色采购、合同环境服务和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等环境服务业,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为加快实现环境与经济高度融合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作者系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周 济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速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重要表述,抓住了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将科技创新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提到了新的高度,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之所以如此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是因为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国内来看,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化,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速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经济结构转型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部门的协同创新,加快培育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科学决策,中国工程院将进一步加强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建设,充分发挥好院士和专家们的集体智慧,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需求,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思想和系统方案,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

  更好服务经济社会

  杨 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实现从注重发展速度和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我们将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利用多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更加注重研发和业务应用。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及应用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正是因为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我国共成功发射6颗静止气象卫星和6颗极轨气象卫星,目前仍有7颗在轨稳定运行,气象卫星实现系列化发展、业务化运行,率先实现了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在自主创新道路上奋力前进。力争到2015年,确保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双星观测、在轨备份”业务格局,发射风云三号极轨业务卫星,发展GPS掩星探测仪和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提高大气垂直探测能力,建立与完善由国内接收站和极地接收站组成的地面接收站网,卫星全球观测资料获取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卫星资料应用实现从定性应用向定量应用的转变。

  到2020年,我国将研发11颗气象卫星并投入应用。建立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双星运行、在轨备份”的业务格局,建立风云三号极轨卫星上午星、下午星和降水测量雷达星三星组网观测能力,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建成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遥感应用业务体系,卫星应用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在气象灾害、气候变化、水利、林业、农业、生态、海洋等方面的监测能力明显加强,我国气象卫星及应用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

  (作者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阅读:

福建以“侨”带路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 2014/5/28

让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杠” 2014/5/21

让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杠” 2014/5/21

陈锡文:只有1%进城农民拥有自己的住房 2014/3/7

厉以宁:利益集团和制度惯性是当前改革两大难题 2014/3/7

今日推荐

喜报!闽东南科技院组织科教助学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福建慈善奖”

法人科特派,着力推进古田县闽台种养生态循环科技产业基地

关于组织参加首届“福建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的公示

福建省“百侨百企科教助学关爱成长行动”启动

我院专家成员再赴南平开展“扶贫助学”

我院组织开展“科技扶贫、济困助学”活动

曹德旺:科技兴实业、行善平等心

庄诸葛:远红诚信沉淀企业文化,白沙科技铸就平安是福

新闻图片

喜报!“百侨百企科教助学关爱成长行动”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福建慈善奖”

李志忠厅长会见晋安区委林涛书记

喜报!闽东南科技院组织科教助学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福建慈善奖”

喜报!闽东南科技院组织科教助学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福建慈善奖”

福建科技产业网 2012-2015  主管单位: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东南科技产业开发研究院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北环西路66号省边防瑞景大厦2101  邮编:350001  E-mail:fjkjcy@163.com
电话:0591-63127060 83155072 87895065 传真:0591-87895065  闽ICP12009678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