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生态发展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态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蕴

发布时间:2011/1/18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大小:

 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后,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并成为许多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从生态伦理的视角来看,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对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生态伦理关怀,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

  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提出的生态背景

  可持续发展观是经历了长时期的历史孕育逐渐形成的,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西方,都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火花,但其真正形成是在现代。现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观源于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的凸显,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产生尖锐矛盾继而引发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

  可持续发展模式出现之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践行的是注重经济快速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一般将之称为传统发展模式。不可否认,传统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发展模式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对严酷的现实,人类开始觉醒,开始反思,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作为21世纪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战略议题,可持续发展的权威定义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4月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的界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第二次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做了进一步明确阐释:“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通过以上界定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重点突出人与自然、今世与后代的和谐公平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理论内涵丰富,其中涵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五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体系是由这五大因素构成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协调统一的方面。

  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底蕴

  可持续发展是在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恶化从而导致生态危机日益凸显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其首要目标就是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协调优化二者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在突破和超越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观重新审视和定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可持续发展观要求理性认识生态自然的自身价值及其对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外在价值。人类要承认和尊重自然的价值,并充分认识自然规律,遵从自然规律,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其次,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看,人与自然只有在彼此的相互关系中才能明确自身的规定。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是从自然中分化出来的,人的存在与发展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最后,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是相互作用、同构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与空间,但是当人类破坏自然界时,自然界就会反作用于人类,对此恩格斯曾有过著名的论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取消了。”因此,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与传统发展观不同,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处的关系,这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伦理底蕴。

  生态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

  生态公平是指地球上所有主体都应该拥有平等享用生态环境资源和不受不良环境伤害的权利,同时又都公平地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和环境破坏的风险。简言之,生态公平所关注的核心是如何公平地在生态利益主体之间分配生态权益和分摊生态责任。

  可持续发展观在生态公平这一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双重向度:人与人关系层面的人际生态公平和人与物关系层面的种际生态公平。

  人际生态公平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群体的生态利益主体在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过程中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它主要包括代内生态公平和代际生态公平。代内生态公平是指同一时代的所有人,不分民族、种族、国籍、性别、地域、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经济和文化状况等,都公平地利用自然资源、享受良好生态环境和平等地承担生态责任。代际生态公平是指不同时代的人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享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谋求生存发展等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当代人在进行满足自己需要的发展时,要保持生态的可持续性,给后代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

  种间生态公平是指地球上每一个物种都有其存在的权利,同为自然界成员,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在享有生态利益与承担生态责任方面是公平的,人类应尊重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平等地对待所有物种,它强调人类对其他物种的生态责任。人类与其他物种都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所以人类的行为应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基础。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生态公平的本质就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主张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和正当地开发和利用,以实现生态资源分配与责任担当中的平等与公正。

  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丰富、超越和升华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基于生态危机日益凸显的严酷现实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就我国而言,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保问题,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全面、更为系统和更为深刻的新型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形成于新世纪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球化背景下深刻总结中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积极借鉴中外发展理论的时代产物,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特别吸纳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将其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超越和升华。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阅读:

福建不断推出新举措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改革发展 2014/5/28

省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正式亮相 2014/5/28

我省5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14/5/21

福建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4/5/21

我省率先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村 2014/5/21

今日推荐

闽科技院协办“重温新中国史一一两弹一星精神巡回展”在福建隆重开幕

闽科技院协办“重温新中国史一一两弹一星精神巡回展”在福建隆重开幕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喜报!闽东南科技院组织科教助学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福建慈善奖”

法人科特派,着力推进古田县闽台种养生态循环科技产业基地

关于组织参加首届“福建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的公示

福建省“百侨百企科教助学关爱成长行动”启动

我院专家成员再赴南平开展“扶贫助学”

我院组织开展“科技扶贫、济困助学”活动

新闻图片

闽科技院协办“重温新中国史一一两弹一星精神巡回展”在福建隆重开幕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喜报!“百侨百企科教助学关爱成长行动”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福建慈善奖”

福建科技产业网 2012-2015  主管单位: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东南科技产业开发研究院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北环西路66号省边防瑞景大厦2101  邮编:350001  E-mail:fjkjcy@163.com
电话:0591-63127060 83155072 87895065 传真:0591-87895065  闽ICP12009678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