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生态发展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态发展

从生态保护向生态发展跨越

发布时间:2011/1/18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大小:

近年来,东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湖二园三区四路五大项目”战略,坚持市委“三反理念”,坚定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四新”产业,全县经济呈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质量逐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的良好态势,开创了科学发展新局面。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27亿元,同比增长13.7%,五年间年均增长18.1%,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工业总产值实现103亿元,同比增长20.8%,五年间年均增长34.0%;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18.0%,五年间增长了两倍,年均增长24.6%,财政综合增长率在全省排名比2009年前移12位。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大产业比例由2009年的17.3∶53.2∶29.5调整为2010年的16.9∶55.1∶28.0,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在今年7月6日《南方日报》、省委党校和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广东转型升级论坛上,东源获“广东县域转型升级十大创新范例奖”, 被专家学者认为是绿色崛起的代表,《南方日报》以《从生态保护向生态发展跨越》为题进行专版报道。

  主体功能区引领绿色崛起,错位发展破解发展困局

  10年前,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4.07亿元,工业总产值6.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06万元,工商税收6120万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3341元。发展是第一要务,如何在不影响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和强度的情况下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是东源必须面对而且必须跨越的一大发展课题。东源为此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加快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一是把全县划分成工业发展区、资源经济区、生态保护区三个功能区,对乡镇进行分类指导。坚持以优化经济规划布局为切入点,促进城乡科学协调发展。不同功能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不同:万绿湖库区6个乡镇定位为生态保护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9个乡镇定位为工业发展区,对外招商引资,发展外源型经济;把资源丰富的东部6个乡镇定位为资源经济区,重点利用当地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发展内源型经济。二是编制专项和配套发展规划,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根据3个功能区的发展要求,编制了《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东源县现代产业发展规划》、《东源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东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灯塔盆地生态农业开发区发展规划》、《广东东源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东源县城“一江两岸”城市概念设计》、《万绿湖旅游中心区规划》等一系列有关工业、农业、旅游业、县城建设等方面的规划,明确了以“四新”产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发展方向,并抓好各项规划的实施,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标准”考核。对不同功能区实行差异标准考核,从以前单一的发展速度考核上升到综合的发展质量考核,生态发展区重点考核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情况,工业开发区和资源经济区主要对经济发展指标的考核。

  3个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有效集中土地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避免了低水平无序发展现象,让每个功能区有自己的发展定位,每个地方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科学布局、错位发展、有序竞合的良好发展态势,更重要的是,在充分激发乡镇发展经济热情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乡镇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既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又有力保护生态环境,破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难题。

  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科学发展,富县强镇已经破题

  一是建设工业园区,打造“双转移”平台。工业园区是接纳产业转移、加快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发展工业园区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基础设施投入、方便集中排污治污,同时又有利于产业集聚发展,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东源自1998年起确立工业立县的发展思路,把经济工作的重点从发展传统农业转移到发展工业上来,在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建设工业园。近年来始终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滚动发展”的思路,投入资金2亿多元,进一步完善了县工业一区、二区、徐洞工业区、蝴蝶岭工业城等4个县级工业园和9个乡镇工业园基础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县工业一区、二区、徐洞工业区、蝴蝶岭工业城和仙塘镇工业园,与深圳市盐田区共建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总面积21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7平方公里(含仙塘镇工业园)。目前,全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0.5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19.3平方公里,引进企业221家。工业园区内道路、通讯、供电、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工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银行营业所、电信服务所、公安派出所、招工处、商店餐馆、海关和检验检疫办公室等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良载体和经济主战场。

  二是开展产业招商,发展“四新”产业。按照河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反”( 反传统路径、反经济周期操作、反梯度产业承接),避开传统工业发展路子,大力引进低污染、用地省、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四新”产业,围绕生态发展区的要求,积极产业招商,着重引进 “低污染、用地省、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材料、新电子、新能源、新医药“四新”产业项目。近年来成功引进了陆宇皇金(河源)实业有限公司、金霸建材(河源)有限公司、广东国华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兴旋窑水泥、金杰旋窑水泥、罗曼蒂克陶瓷、好爱多陶瓷、道格拉斯陶瓷等83个项目,项目合同投资总额210亿元。

  三是制订激励政策,激发乡镇发展活力。为提高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于2005年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意见》,实行项目税收按比例分成政策,鼓励乡镇兴办工业园,规定引进项目所产生的税收县本级收入部分,70%归乡镇政府收入,一定20年。同时,还制订了《关于加快高速公路和205国道沿线镇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意见》,对乡镇兴办工业园区每年给予500万元的贷款贴息支持。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乡镇党委政府抓工业促发展的积极性,为推进富县强镇注入了强心剂。目前,东源有9个乡镇办起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乡镇税收占全县总税收的90%以上,2010年全县有8个乡镇税收超千万元,预计今年过半数的乡镇税收超千万元,有两个乡镇税收超亿元。

  近年来,通过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东源成功走出了一条“园区式、污染低、用地省、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摆脱了对传统农业经济的依赖,工业成为经济的主导,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推动力量。去年在河源市富县强镇(东源)现场会上,市委书记陈建华认为,东源已“破题”富县强镇,是河源富县强镇的“样板”。

  优质资源吸引项目集聚发展,资源优势成为发展优势

  东源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相对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是资源优势,也是东源核心竞争力所在。为此,我们经过长期探索,一手规范矿产资源管理,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一手引进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资源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少采资源多加工、少卖资源卖产品的新路子。制订了《东源县石英石资源管理意见》,进一步规范石英石资源开发管理,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财团在蓝口镇规划建设硅产业园,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目前已引进投资22亿元的旗滨光伏材料石英砂深加工项目、投资11亿元的南玻光伏封装材料项目;在灯塔、骆湖镇规划建设新型环保建材基地,目前已引进好爱多、罗曼蒂克、道格拉斯三个陶瓷项目落户该基地;在涧头镇规划建设新医药基地,目前已引进绿安奇生物有限公司、保和堂药业有限公司落户该基地。

  通过优势资源吸引项目落户,集聚产业发展,结束了东源只有资源没有终端产品的历史,不但提高了各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意识,规范了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促进矿产资源科学有序开发,更重要的是依托优势资源培育了工业主导产业,依靠优势资源占领了发展高地,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旅游产业方兴未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东源有丰富和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我们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抓好旅游景区景点的提升上档,引进大公司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升级换代,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城市化发展,优化发展环境。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客家文化资源优势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原则,先后开发建设了万绿湖、桂山、客家风情馆、东江画廊、苏家围、阮啸仙故居等15个旅游景区景点。2010年投入资金1.6亿元改造新港客家风情小镇、万绿湖客运码头、万绿湖生态停车场、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和镜花缘风景区,提升景区档次,加快推进万绿湖创建5A级旅游区工作。近两年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引进了投资60亿元的东江源温泉度假村、投资65亿元的康泉18国际生态旅游城项目、投资2亿元的黄田宝田温泉生态景区项目,积极打造休闲度假温泉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业由观光型加快向休闲度假型转变。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37.58万人次,创旅游收入7.94亿元,分别增长19.5%和16.1%。全县经济呈现出工业迅猛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崛起、农业稳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在,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库区群众的就业,成为生态保护区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引龙头建基地创品牌,现代特色农业稳步发展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绿色农业,扩大板栗、茶叶、油茶、柠檬、灵芝、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规模,努力培育板栗、茶叶、油茶、灵芝、柠檬等有机农产品品牌,加快形成 “一县数品”、“一镇一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建立了板栗、茶叶、灵芝、绿竹、水果、畜牧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基地10个,创建了船塘板栗、上莞茶叶、新港蜂蜜、康禾茶果4个省级技术创新试点专业镇, 顺天柠檬、黄田油茶两个市级特色农业专业镇。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目前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36家,其中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汇先丰食品有限公司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97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3家。

  不遗余力保护生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崛起”

  东源是生态发展区,又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在谋划东源的发展时,我们时刻谨记市委书记陈建华提出的“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发展与环保的关系”的要求,树立“保护也是发展、保护为了更好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环保至上、生态优先的原则,建立了高标准、高起点的环境保护体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先审批,后建设的入园程序,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坚持从源头和全过程预防和控制污染。近年来先后拒绝了40多个投资总额达100多亿元的有污染的项目入园。努力落实节能减排任务,认真开展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坚决抑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展,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从2008年1月起,率先在全市实行天然林零采伐制度,实施了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点源、面源污染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工程; 2009年,在全市率先完成林业体制改革,下岗分流400多个“森工”,建立了以管理、执法、服务为主要职能的现代林业管理机制。近年来东源经济高速发展,但我们可喜地看到,生态环境不仅没有破坏,而且生态质量比以前更好。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4年的67.8%提高到目前的70.3%,万绿湖水质长期保持国家I类地表水,东江水质保持国家Ⅱ类地表水标准,是中国唯一的“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一级标准,是全省唯一没有酸雨的地区。东源先后获评“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等称号,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目标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阅读:

福建不断推出新举措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改革发展 2014/5/28

省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正式亮相 2014/5/28

我省5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14/5/21

福建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4/5/21

我省率先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村 2014/5/21

今日推荐

闽科技院协办“重温新中国史一一两弹一星精神巡回展”在福建隆重开幕

闽科技院协办“重温新中国史一一两弹一星精神巡回展”在福建隆重开幕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喜报!闽东南科技院组织科教助学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福建慈善奖”

法人科特派,着力推进古田县闽台种养生态循环科技产业基地

关于组织参加首届“福建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的公示

福建省“百侨百企科教助学关爱成长行动”启动

我院专家成员再赴南平开展“扶贫助学”

我院组织开展“科技扶贫、济困助学”活动

新闻图片

闽科技院协办“重温新中国史一一两弹一星精神巡回展”在福建隆重开幕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沈新榕一行赴连江县透堡镇调研农业产业科技

喜报!“百侨百企科教助学关爱成长行动”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福建慈善奖”

福建科技产业网 2012-2015  主管单位: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东南科技产业开发研究院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北环西路66号省边防瑞景大厦2101  邮编:350001  E-mail:fjkjcy@163.com
电话:0591-63127060 83155072 87895065 传真:0591-87895065  闽ICP12009678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